項目概況
項目由上城區行政中心和區科技文化館二個建設項目組成,地塊位于上城區近江單元沿江公共中心區塊,地塊南側緊臨望江公園;東側為望潮路及市廣播電視中心和市人民檢察院;西側為望江路;北側為鯤鵬路及市國防動員委員會指揮中心和市消防支隊指揮中心大樓。用地大致呈長方形,用地面積約為1.34公頃,項目總建筑面積約為108854平方米。項目的設計需重點處理好與周邊地塊之間的關系,特別是與南側公園的景觀呼應,主體建筑面臨錢塘江,構建高低錯落的江岸天際線,形成獨特而鮮明的城市意向。
行政中心在城市中扮演的角色越來越重要,它不僅僅是政府行政辦公的處所,更是向社會展示其社會、政治形象,提升政府影響力的重要媒質。因此我們的設計目標并不滿足于僅合理地解決基本的功能,渴望通過我們的設計強化親民的理念,一改政府高不可及的形象, 體現國家建設“服務型政府”的宗旨,拉近政府和民眾的距離,提供親密交流的平臺,提升政府民眾支持力。為了最大可能的觀看錢塘江江景的效果,建筑主要形體呈弧形幾何, 同時也圍合了南面廣場的空間。為了彰顯行政中心核心區的政治地位和社會影響力,項目設計運用了中心軸線開敞式空間布局,使其顯得雄偉莊嚴。融合軸線南部的望江公園,并以其為中心,向北呈放射性布置各類功能建筑,使其成為核心區的標志高度、統領全局。主體建筑南側面臨錢塘江,一線江景盡收眼底。三幢建筑統一設計,成為錢塘江岸的天際線重要的元素,成就獨特而鮮明的城市意象。本項目建筑群平面布局將行政辦公大樓與科技文化館的附屬用房連成一體,行政中心,區科技文化館大樓呈弧型布局,喻示著政府的強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開放式的布局形態體現了政府甘為人民公仆,以人民為本的從政心態。重自然,融入自然。
行政中心項目遷入上城區區委辦、區府辦等54家機關及事業單位,包括黨政機關辦公用房、集辦大廳、公共應急指揮中心、信息中心、會議室、食堂等附屬設施??萍嘉幕^主要建筑內容為上城區科技館、區檔案館、區文化館、區社區學院、區婦女活動中心、區老年活動中心、區行政服務中心、區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等,區行政中心和區科技文化館的裙房按整體考慮,統一設計。裙房頂設置屋頂花園,與望江公園形成立體綠化空間,并可工作小憩之時眺望錢塘江。地下室共三層,分別設置自行車庫及兩層機動車庫,項目地下室共計停車位568個。
本項目的設計重點在于通過科學的建筑設計,將行政中心功能與科技館功能有機的結合起來,形成一個有機的和諧的整體性多功能綜合建筑。同時,建筑造型方面除了體現出文化、端莊、品質、大方的整體建筑形象之外,加入點綴式宋式元素,具有較高的辨識度,使得項目成為所在區域內的形象中心,滿足建筑功能運營需求。
技術創新-建筑設計
1、科學合理的功能布局
項目由三幢19層的高層綜合樓及4層的裙房組成。三棟高層綜合樓相對獨立,分別有各自的垂直交通及出入口。本項目建筑群平面布局將行政辦公大樓與科技文化館的附屬用房連成一體,行政中心,區科技文化館大樓呈弧型布局,通過項目裙房與高層建筑的合理布局,形成完全開放的城市序列景觀空間,成為錢塘江岸的天際線重要的元素,成就獨特而鮮明的城市意象。
2、開放精致的景觀環境
項目在裙房屋頂設置屋頂花園,為辦公人員提供了良好的綠化休息場所及交流空間,同時,屋頂花園又減少了直射陽光對室內溫度的影響,改善了項目內部的微氣候環境。延基地中心南北向形成一條景觀軸線,建筑南面人行入口廣場中間設有升旗臺,與開放式的望江公園形成整體,美化了整個基地的景觀環境,體現了人性化的設計理念。綠化設計力求簡潔明快、通透,植物配置盡量減少中層次的灌木,采用喬木與修剪整齊的草坪綠化為主,強調豎向線條感和橫向擴展感,線條造型的植物設計使景觀視線更通透,充分體現辦公空間的景觀特征。
3、典雅時尚的立面造型
設計自然配合方正的城市網格,建筑體量呈矩形幾何體,形態簡潔,建筑立面傳統文化與現代功能相結合,采用現代的建筑風格,融入南宋建筑元素,體現一種新的建筑文化內涵,強調傳統文化的表皮機理及韻律感,體現建筑的技術美感和雕塑感。充分展示建筑端莊典雅、平和的氣質,使項目在周邊一眾建筑中脫穎而出,形成區域建筑的中心,塑造恒久價值感。
項目建成后,其高效智能的甲類5A級多功能綜合辦公空間,端莊典雅、精致的立面造型,科學合理的布局,經濟合理的工程造價等方面都獲得了建設單位及使用者一致肯定,成為展示杭州歷史文化名城重要組成部分,上城區政府及科技對外交流的重要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