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目概況
環城西路延伸至新武義一中道路工程南起武陽西路,北至橫五路,全長約3.6km,路幅寬20m~24m,為城市次干路,是連接武義老城區、壺山西南片區、北嶺新區的重要道路。建設內容包含一座隧道,隧道采用分離式雙洞,長630m,雙向4車道。本項目作為武義縣重點工程,建設意義在于進一步拓展城市框架,優化空間布局,減緩新武義一中、壺山景區的出行及武義新老城區交通聯系問題,完善區塊交通功能,提高基礎設施服務質量,促進社會經濟發展。
二、設計內容
設計理念
在滿足交通和安全的前提下,通過對景觀處理方法的渲染,融合武義文化元素,將壺山隧道打造成展示武義形象的重要載體,構建穿越于”山”“水”“城”的景觀紐帶,凸顯“路融于景”的生態理念。
設計特點
1、道路設計依山就勢,在滿足規范要求前提下,通過設置坡腳擋墻,減少對山體的開挖破壞;
2、道路沿線分布農田,保證農田灌溉需求,設置多處橫穿管涵;
3、在巖石邊坡坡面上噴播綠化,重新建立生態層,以保證邊坡穩定,同時兼有治理邊坡水土流失、恢復生態環境、綠化景觀等的綜合效果;
4、選擇紅豆杉和楓香等樹種作為行道樹,體現武義山區的氣候景象。
▲隧道北洞口效果圖
▲隧道南洞口效果圖
隧道結構設計
1、技術標準
(1)景區三級公路(兼城市道路服務功能);
(2)隧道分類:城市二類隧道;
(3)隧道設計速度:40km/h;
(4)隧道建筑限界根據《公路隧道設計規范》(JTG D070-2004)確定;
(5)建筑限界基本寬度:
行 車 道:W-2×3.5m
側向寬度:左側0.5m,右側0.5m
檢修道:左側0.75m,右側3.0m
全寬:11.75m
(6)隧道建筑限界:機動車道凈高:4.5m,檢修道凈高:2.5m
▲隧道標準橫斷面圖
(7)設計荷載:檢修道設計荷載3.5kN/m2;
(8)隧道防水等級:二級(GB50108-2008);
(9)抗震設防烈度:Ⅵ度,按Ⅶ度采取抗震構造措施;
(10)環境類別及作用等級:Ⅰ-A類(類別為一般環境,作用等級為輕微);
(11)隧道結構設計基準期:100年;主體結構使用年限:100年;
(12)隧道安全等級:一級。
2、設計方法
隧道結構采用以概率理論為基礎的極限狀態設計法,按結構承載能力極限狀態及正常使用極限狀態進行設計。隧道支護結構按新奧法原理設計,采用復合式襯砌結構,初期支護采用錨噴支護,二次襯砌采用模筑鋼筋混凝土及混凝土。
3、結構
(1)明洞結構設計:采用現澆鋼筋混凝土襯砌結構;
(2)暗洞結構設計:隧道一般斷面襯砌支護結構(參數如圖)。
襯砌類型 |
超前支護 |
初 期 支 護 |
二 次 襯 砌 |
||||
錨 桿 |
A6鋼筋焊接網 |
噴砼 |
鋼拱架 |
拱 圈 |
仰 拱 |
||
Ⅴ級洞口段 |
大管棚注漿 |
φ25中空注漿錨桿-0.5m×1.0m,長3.5m |
雙層 間距 20×20cm |
25cm |
16號工字鋼間距0.5m |
50cm C30 鋼筋砼 |
50cm C30鋼筋砼 |
Ⅳ級淺埋段 |
超前小導管注漿 |
φ25中空注漿錨桿-0.75m×1.0m,長3.5m |
雙層 間距 20×20cm |
25cm |
16號工字鋼間距0.75m |
50cm C30 鋼筋砼 |
50cm C30 鋼筋砼 |
ⅢⅣ級 一般段 |
超前φ25中空注漿錨桿 (必要時設置) |
φ25中空注漿錨桿-1.0m×1.2m,長3.0m |
單層 間距 20×20cm |
20cm 拱墻 |
鋼格柵拱架間距1.0m |
40cm C30鋼筋砼 |
40cm C30砼 |
▲ 洞內一般斷面襯砌支護參數
新材料、新工藝
1、洞口裝飾采用塑石和文化石,體現武義歷史文化,且與山體環境緊密融合,突出生態自然的特色;
2、隧道內裝飾采用強度高、阻燃、低碳環保的鋼鈣板,打造舒適的隧道環境。
▲隧道內部裝飾圖
▲洞口鳥瞰圖
▲道路鳥瞰圖
項目信息
項目名稱 | 環城西路延伸至新武義一中道路工程
建成時間 | 2021年9月建成通車
設計部門 | 市政二分院
工程負責 | 周俊飛、李偉波
道路設計 | 周俊飛、陶熙文
隧道設計 | 袁平
排水設計 | 于睿、潘登
景觀設計 | 張兆毅
設備設計 | 余剛平、蔣美麗、金章其、姜偉
建筑設計 | 江剛、楊軍
概算編制 | 徐棟、施小青